以水而定,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。水的问题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卡脖子问题。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,坚持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。统筹产业布局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,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,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体系。加快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,从根源上减少高耗水、高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,大幅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。
因河施策,突出“一河(湖)一策”。不同地区河湖的资源禀赋差异大,各地应立足不同河湖的实际问题及症结,按照问题、症结、对策、落实“四个在哪里”思路,深入剖析问题根源,对症下药,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流量保障、水生态保护修复、水环境治理等措施。针对污染严重水体,应全面推进消劣达标行动。针对生态水量短缺河流,应合理规划人口、城市和产业发展,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,制定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及机制,推进“还水于河”。针对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,重点是恢复自然湿地等河岸线生态空间,提升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。
攻坚克难,解决卡脖子问题。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瓶颈亟待突破,煤矿等行业高浓盐水合理处置亟待解决。针对各地、各个河湖的重点、难点、痛点问题,要加强科技支撑,深入开展研究。
以“绿”生“金”,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建立纵向与横向、补偿与赔偿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鼓励地方以水量、水质为补偿依据,完善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,开展重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。鼓励各地“八仙过海”,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依据上中下游特点和环境资源禀赋等,结合EOD(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)模式、产业结构调整、群众脱贫致富,选择差异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。黄河源区应结合生态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,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和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;中下游以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、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等为重点,结合“生态+”“互联网+”等,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,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、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。